文献溯源分析平台

/images/blog/ca2.jpg 访问系统

平台荟萃二百余部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著作的全文数据,一则周详其时代、作者等信息,二则用深度学习算法自动断分词汇,察检句子重文,进而开辟文献的时空,冀以在词句的经纬之中,厘清思想文化的嬗变过程,成为人文研究的得力辅佐。

# 主要功能

  1. 词汇统计分析

    对古籍文本中的词汇频次、共现情况等进行全面的梳理。通过这些统计数据,确定古籍中的重要概念和主题,并对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思想进行深入对比和研究。

  2. 句子复用分析

    追溯句子的来龙去脉,从历时性角度观察句意相似的句子在形式和内涵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以此揭示古籍之间的联系,发现古代文化、思想的流传演变路径。

  3. 书籍分析

    句子复用分析的浏览式观察入口,既可查看作为句子集合的篇章、书的整体复用情况,也可在顺序阅读中随时进行单个的句子复用查询。

# 使用场景

  1. 儒家重要概念“学”自先秦到宋代的意涵变化

比较“学”不同时期的共现词汇,宋之于先秦,如“人”、“道”、“知”等词始终与“学”紧密联结,但宋及以后的朝代,“先生”之“学”兴起,省察原文得知,与先秦作为君子修养途径的“学”不同,先生”之“学”,多指学识、学风,这与宋代书院的兴盛不无关系。

  1. “颜回之乐”的词语化表达

《论语·雍也第六》有“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章,后人论及颜渊,多用此章。宋以后,或是伴随着颜渊地位的上升,学者开始使用“箪瓢陋巷”这一固定的词汇表征颜子的无上品格。

logo

© 2020-2024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资源东楼 1406 室

邮箱:gdhc@pku.edu.cn

微信公众号: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